日前,2016年开始的第三轮农村电网改造已初见成效。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河南、广西、辽宁、山西、江苏等地调研时发现,农网改造仍存在底子薄、历史欠账多,发展滞后、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
农村电网建设是一项长期、繁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大、公益性强,业内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农网改造升级宜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走向,和农村规划布局、三农变化趋势等政策和市场因素,因地制宜确立产业发展型、休闲旅游型、农业型和宜居综合型等农网改造方案。
同时,专家建议,在农村电网投资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要做好定位,细化方案,避免“大水漫灌”式的投资。应科学有序发展分布式能源,对后续接入系统的分布式电源预留上网接口,提升智能化水平,避免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重复投资。
农网改造成效斐然
“改造前‘别人过年,我们过关’。”国网山西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仅2014年春节期间,就烧毁配电变压器3000多台,接到10万个以上的报修;经过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已连续两年实现了春节期间农村配电变压器“零烧损”,基本满足了近三年来农村居民用电量年均14.5%增长的用电需要,2017年春节期间的报修下降到几千个。
经过几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大幅提升。截至2016年底,*公司经营区内,衡量供电系统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农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从2010年的99.64%和97.48%提高到99.78%和99.49%;户均停电时间从31.89小时下降到19.08小时;累计解决“低电压”农户3406.2万户,农村“低电压”问题得到有效治理。2016年*公司完成2.2万个自然村通动力电及增容改造和78.2万眼农田机井通电及改造。
上一篇:线缆行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下一篇:国外铜业即将采用新定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