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新闻动态 > 三代核电技术全面取代二代技术已成定势

三代核电技术全面取代二代技术已成定势

更新时间:2014-10-25 点击量:655

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大陆运行和在建的核电站对经济增速的贡献率超过0.3个百分点。
核电设备制造商尽享盛宴
一般来说,核反应堆由核岛、常规岛和辅机设备三部分构成。核岛是核电站的核心,通过核反应生产蒸汽供给常规岛并储存核废料;常规岛则使用核岛所提供的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电站辅助设备主要是用以管理核电站和提供其他辅助设施。从各部分设备成本占比来看,以未来主流的AP1000核电机组为例,其中核岛设备占比将达28%,常规岛为11%,辅助设备为9%。
从当前核电重启的节奏来判断,今明两年将是已开工核电项目投入商业运营以及新开工项目数量的*高峰期。“十三五”期间内陆核电的放开将打开成长空间并迎来第二高峰。这将带来整个板块估值的持续提升。
一直以来,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备受诟病,大力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近两年以削减燃煤为主要任务的雾霾治理攻坚战中,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步伐更是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已成规模的清洁能源发电,以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一位专家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尽管规模与日俱增,但受并网困难等瓶颈制约,“弃风”、“弃光”问题仍然难解。目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不足5%,其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实际效果与潜在需求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寻找更靠谱的清洁能源替代煤炭消费腾出的空间,成为业界不断思索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能源消费的实际现状来看,“在确保安全基础上,大力发展核电”逐渐成为共识。核电相较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突出优势集中于:核能资源的利用更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存在风电光伏的间歇性,以及水电的季节性及影响生态等弊端;核电经济性在规模因素下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为顺利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15%”的目标,核电在其中可占据一半分量,这一点非风电和光伏发电能企及。
从目前来看,三代核电技术全面取代二代技术已成定势,而三代技术中的AP1000及以上技术,凭借其安全性将逐渐成为未来核电技术主流。
2012年颁布的核电中长期规划也明确提出,将第三代AP1000技术作为中国核电行业发展方向。新公布的《核电安全规划》提出,2016年后只有采用第三代技术的核电站才能开工建设,在此之前仅有为数不多的第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可以开工建设。
逾1000万千瓦项目蓄势待发
此次核准的4个沿海核电项目均按照上述两大规划要求,经过充分论证而获准启动。这4个项目分别是:山东荣成石岛湾一期、辽宁葫芦岛徐大堡一期、广东陆丰一期和辽宁大连红沿河二期,总装机量达1010万千瓦,预计分别将于2017年前后并网发电。随着这些项目相继开工,我国核工业发展国产化及商业化将进入新阶段。
*个推进的项目将是山东荣成石岛湾2x140万千瓦示范电站,该电站是*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核电站,也是化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削减煤炭消费治理雾霾后,填补能源供给缺口的重要支撑。
据了解,这些项目的反应堆型均采用我国主导的压水堆,在技术路线上均采用三代AP1000技术。其中山东石岛湾项目更是采用*自主研发的CAP1400技术,技术指标和安全性在上均处于地位。
2014年5月份发布的《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力争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 力争2017年底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而目前运行核电装机共计1800万千瓦,在建3100万千瓦。
我国已经明确核工业国产化发展计划,强调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是发展全面核工业体系的关键。国产化率提高的同时,核电站建设成本将逐步降低。根据相关人员测算,随着AP1000国产比例由30%提升至80%,在上网电价为0.43元/度的情况下,权益内部收益率有望从5%增长至14%,明显高于风电和光伏电站收益水平,未来商业化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