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绞屏蔽电缆/计算机电缆ZR-DJF46PGP嘉祥
继电结合电路导通根据笔者的施工经验 在计算机设备与继电设备联
接调试前 应先单独对继电部分的电路进行导通 导通的重点是检查电路
的正确性 由于计算机设备是采用电子电路 如果发生了电路短路或电源
混电现象 很容易烧坏电子设备 在检查时 特别要检查电源是否有短路
、混电现象 在仔细检查后 确认无误时 才可将继电电路与计算机设备
联接。对继电结合电路的单独试验导通 当下一步计 算机与继电电路联接
试验时 也容易判断故障出现的位置。 继电电路单独导通时 从接口架送
电 动作继电器来模拟计算机操作 如果继电器驱动电源是由外部的稳压
电源提供 只需从稳压电源上引接电源至接口架 动作相应的继电器 就
可以对继电电路进行试验 如果电源是由计算机设备内部提供 则应先取
得驱动电源的技术参数 选择较为近似的其它电源或制作简易的整流电路
得到近似的电源来进行试验。双绞屏蔽电缆/计算机电缆ZR-DJF46PGP嘉祥
在采集电路核对无误后就可以使用计算机逐个驱动动作继电器以
检验驱动电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驱动电路试验时主、备机一般应只开
一台机器先开主机对所有的外部动作继电器进行逐个驱动验证A机驱
动电路的正确性再关主机开备机逐个对动作继电器进行驱动验证
备机驱动电路的正确性。主、备机单独调试完毕后再将主、备机同时打
开对外部继电器进行驱动驱动的同时检查主、备机驱动单元上显示的
*性和继电器动作的正确性。
计算机联锁是我国铁路信号联锁的发展方向因此掌握计算机联锁
的试验方法对于保证施工质量保障行车安全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计算机
联锁施工有其*的技术要求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是:地线的敷设
;室内设备配线时应注意电磁屏蔽线的正确连接;导通试验的正确顺序对于
保证顺利试验和防止损害计算机设备
成缆元件的结构a)对线组——两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
别标定为
a线、b线;b)三线组——三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分别标
定为a线、b线和c线;c)四线组——四根绝缘导体相互绞合在一起,并
分别标定为a线、b线、c线和d线。
成缆元件的节距成品电缆中,1.5mm
2及以下任一成缆元件的zui大绞合节距应为100mm;2.5mm
2及耐火型电缆任一成缆元件的zui大绞合节距应为
120mm。电缆中非屏蔽成缆元件相邻成缆元件宜采用不同的绞合节距。
成缆元件的识别成缆元件可采用色带或数字或色谱识别。如采用色谱
识别,对线组色谱推荐采用蓝/白、红/白、绿/白、红/蓝,蓝/白对为标志
对,其色谱推荐按表4规定执行。三线组和四线组色谱制造企业自定。
对于非屏蔽两对电缆也可采用四芯星绞组型式。星绞节距应不大于
150mm。
成缆元件分屏蔽
分屏蔽可采用金属带绕包或纵包或金属丝编织型式。软电缆如用于移
动场合应用铜丝编织结构型式。
对于金属带屏蔽,屏蔽带下应纵放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2mm
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作为引流线,确保屏蔽的电气连续性。金属屏
蔽带的厚度为0.05~0.10mm,重叠绕包层的重叠率应不低于25%,纵包重叠
率应不低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层应平整不得漏包。
对于编织屏蔽层,编织单线直径不小于0.12mm,编织密度不小于80%。
编织密度按
在屏蔽层的外面应绕包二层0.05mm厚的聚酯带或其它在电缆zui高额定
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每层的zui小搭盖为25%,或是绕包一
层,zui小搭盖为50%。
缆芯按同心式绞合,相邻层绞向相反,zui外层绞向为右向。
缆芯绞合节距不大于成缆外径的25倍。
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厚度为0.05mm聚酯带,也可采用其它在电缆zui高
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作为包带材料,其绕包重叠率不
小于50%;或绕包二层,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
屏蔽形式:屏蔽形式分铜丝编织,复合带材绕包或纵包,铝塑复合带+
铜丝编 金属带绕包或纵包采用0.05~0.10mm的软铜带或符合金属带重叠绕
包或纵包,重叠率应不小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时应在
金属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5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
的引流线。
铜线编织如果采用铜线编织,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
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铜线编
织时不允许铜线头裸露在编织层外面,铜线头裸露时应停车修整。铜
线编织层不允许整体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