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型号电缆/ZRC-DYJP2ZP2/22瀛海湾门/计算机电缆单价扇形线芯应按图4-3所示测量6点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所谓试样的绝缘厚度,即试样的平均厚度。在产品标准中,一般规定绝缘厚度不小于标准规定的绝缘厚度标称值,就是说,按上述方法测量的绝缘厚度的平均值不能小于标称值。不能把个别值中的zui大值或zui小值当作绝缘厚度平均值和zui薄点是两个不同的指标,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个,中有这两个指标同时满足标准要求,产品才算合格,任何一个指标达不到要求,都不能算合格以上说的是标准的测量方法,实际在生产过程中不用这样复杂操作工在实际测量时把绝缘或护套的皮剥开,用千分尺或游标卡测量一下zui薄点及zui厚点,再取平均厚度。在厚度做得较薄,判断比较困难时用上面方法进行zui后判定。还有在线生产时也要经常测量,以确定生产过程中厚度也没有改变,这主要通过测量外径和缆芯直径计算得出,这种数据有时会误差太大,所以要以在下盘时或生产过程中剥皮,在横截面上测量的数本技术规范是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为襄汾县新金山特钢的2*80吨转炉连铸工程项目提供的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耐高温计算机电缆而签订的协议。1.2本规范规定了供货方遵循的标准、电缆的技术要求、试验、包装及储运。1.3供货方提供的氟塑料绝缘氟塑料护套计算机电缆,均通过型式试验和鉴定,并经长期实践运行证明产品质量优良、安全可靠。1.4本技术规范是合同的主要技术文件之一,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效力护套采用耐高温氟塑料护套料(ZR-DJFPVP护套采用阻燃105℃型PVC,符合GB/T9330),表面光洁、圆整,其护套标称厚度、性能应符合Q/321023KLA11的规定,任一点zui小厚度不小于标称值的80%减去外护套表面紧密,其横断面无肉眼可见的砂眼、杂质和气泡以及未塑化好和焦化等现象。5.试验电缆在制造、处理、试验、检验过程中,买货方有权监造和见证,供货方不得拒绝,买货方的此行为不免除供货方对产品质量的责任。5.2?出厂试验每批电缆出厂前,按本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出厂试验。出厂试验报告附在电缆盘上。结构尺寸检查每批电缆出厂前,按Q/321023KLA11试验项目进行导体、绝缘和护套的尺寸检查。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导体直流电阻试验在每一电缆长度所有导体上进行测量,符合GB/T3956的规定。交流电压试验产品由供货方的检查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出厂,每个出厂的包装件上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质保书,产品试验报告和安装使用说明书电缆包装在符合GB4005规定要求的电缆盘上交货,电缆盘能经受所有在运输、现场搬运中可能遭受的外力作用。电缆盘能承受在安装或处理电缆时可能遭受的外力作用并不会损伤电缆及盘本身。电缆端头可靠密封本产品适用于交流U0/U为300/500V电力、冶金、石化等行业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作控制线以及检测用仪器仪表用电子计算机电缆二:产品执行标准等效采用英国BS5308标准阻燃性能试验执行GB12666-90标准三:使用特性交流额定电压zui高工作温度:聚乙烯绝缘不超过70℃交联聚乙烯绝缘90℃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70℃低烟无卤阻燃交联聚烯烃90℃和125℃两种zui低环境温度:聚氯乙烯护套:固定敷设-40℃,非固定敷设-15℃电缆安装敷设温度应不低于0℃电缆允许弯曲半径:非铠装电缆zui小为电缆外径的6倍铜带屏蔽或钢带铠装电缆zui小为电缆外径的12倍四:基本型号及名称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电缆(包括DCS电缆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铜带绕包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分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特种型号电缆/ZRC-DYJP2ZP2/22瀛海湾门/计算机电缆单价
聚氯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聚氯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阻燃计算机电缆在型号前加ZR,屏蔽可采用镀锡铜丝,基本型号略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电缆(包括DCS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分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丝编织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分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铜带绕包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交联交联聚乙烯绝缘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总屏聚氯乙烯护套钢带铠装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阻燃计算机电缆在型号前加ZR,屏蔽可采用镀锡铜丝,基本型号略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计算机用屏蔽电缆(包括DCS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总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分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铜丝编织分屏总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总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分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铜带绕包分屏总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铝塑复合带绕包总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和护套铝塑复合带绕包分屏总屏计算机用屏蔽(软)电缆钢带铠装电缆在型号后加22,屏蔽可采用镀锡铜丝,基本型号略五:代号名称和含义表项目说明阻燃特性分A、B、C级阻燃系列代号计算机屏蔽电缆(包括DCS电缆绝缘材料聚乙烯交联聚乙烯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聚氯乙烯低烟低卤聚氯乙烯护套材料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聚氯乙烯低烟低卤聚氯乙烯屏蔽材料铜丝编织屏蔽镀锡铜丝屏蔽铜带绕包屏蔽铝塑绕包屏蔽铠装材料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导体结构单股导体股绞合导体多股绞合导体ZB-JFVPR、ZB-JFVP2R、ZB-JFPV22、ZB-JFVP22、ZB-JFVRP22、ZB-JFVP2/22、ZB-JFVRP2/22、ZB-JFVP3/22、ZB-JFVPL22、ZB-JFVRP3、ZB-JFVRPL、ZB-JFPVP、ZB-JFPVRP、ZB-JFRPVP、ZB-JFP2VP2、ZB-JFP2VRP2、ZB-JFP3VP3、ZB-JFP3VRP3、ZB-JFPLVPL、ZB-JFPVPR、ZB-JFP2VP2R、ZB-JFP3VP3R、ZB-JFPLVPLR、ZB-JFPVP22、ZB-JFPVRP22、ZB-JFP2VP2/22、ZB-JFP2VRP2/22、ZB-JFP3VP3/22、ZB-JFPLVPL22、ZB-JFP3VRP3/22、ZB-JFPLVRPL/22、ZB-DJFPV、ZB-DJFPVR、ZB-DJFRPV、ZB-DJFP2V、ZB-DJFP2VR、ZB-DJFP3V、ZB-DJFP3VR、ZB-DJFPLV、ZB-DJFVP、ZB-DJFVRP、ZB-DJFVP2、ZB-DJFVP3、ZB-DJFVPL、ZB-DJFVPR、ZB-DJFVP2R、ZB-DJFPV22、ZB-DJFVP22、ZB-DJFVRP22、ZB-DJFVP2/22、ZB-DJFVRP2/22、ZB-DJFVP3/22、ZB-DJFVPL22、ZB-DJFVRP3
绝缘应为表2所列的挤包固体介质的一种
绝缘标称厚度应符合表3规定。绝缘的平均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其zui薄处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厚度的90%-0.1mm。
绝缘线芯如采用颜色识别标志,其颜色应符合GB/T 6995规定,颜色应不迁移、*。
绝缘物理机械性能符合表5的要求。
绝缘线芯应按GB/T3048的规定经受4kV交流50Hz火花试验检查。
缆芯按同心式绞合,相邻层绞向相反,zui外层绞向为右向。
缆芯绞合节距不大于成缆外径的25倍。
缆芯包带
缆芯外重叠绕包一层厚度为0.05mm聚酯带,也可采用其它在电缆zui高额定工作温度下不会熔融的非吸湿性带材作为包带材料,其绕包重叠率不小于50%;或绕包二层,绕包重叠率不小于25%。
屏蔽形式:屏蔽形式分铜丝编织,复合带材绕包或纵包,铝塑复合带+铜丝编织等型式。软电缆如用于移动场合应采用铜丝编织结构型式。
金属带绕包或纵包采用0.05~0.10mm的软铜带或符合金属带重叠绕包或纵包,重叠率应不小于15%。复合带材其金属面应向内侧。包带时应在金属带下纵向放置一根标称截面不小于0.5mm2的圆铜线或镀锡圆铜线构成的引流线。
铜线编织如果采用铜线编织,编织用圆铜线的标称直径应符合表6的规定,其编织密度应不小于80%。铜线编织时不允许铜线头裸露在编织层外面,铜线头裸露时应停车修整。铜线编织层不允许整体焊接。
式中:DC—绝缘线芯假定直径;特种型号电缆/ZRC-DYJP2ZP2/22瀛海湾门/计算机电缆单价
Δp —分屏蔽层(如有)的标称厚度,其值按GB/T 9330.1-2008的附录A中A.2.4的规定。成缆外径:对线组:Dp=dp×k×cf mm cf:分屏为0.89,总屏为0.82;三线组:Dp=dp×k×cf mm cf:分屏为0.94,总屏为0.87;四线组:Dq=dq×k×cf mm cf:分屏为1.0,总屏为1.0。k为成缆系数,见GB/T 9330.1-2008的附录A编织层编织密度按公式1计算P=(2p-p2 )×100
(1) 式(1)中: P——编织层编织密度,% p——单向覆盖系 式(2):D——编织层的平均外径,mm;d——编织铜线的直径,mm; m——编织机同一方向的锭数; n——每锭的编织线根数; L——编织节距,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