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补偿导线应注意:各种补偿导线只能与相应型号的热电偶配用。补偿导线有正、负极之分,使用时极性不可接错,否则会造成测量误差。热电偶和补偿导线连接点的温度不得超过规定的使用温度,因超过规定温度范围,补偿导线与热电偶的热电特性相差较大而产生测量误差。由于补偿导线与热电偶材料热电特性并不*相同,所以要求连接处的两个接点温度相同,否则将引入测量误差。为便于安装,可选用多股补偿导线,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防水、防腐、防火的补偿导线。用粗直径和导电系数大的补偿导线,可以减小热电偶回路的电阻,利于仪表正常工作和自动控温。我觉得这样理解能更好的使用补偿导线。
反对将补偿导线说成延长导线,只有延长作用,那么铜导线也可以延长,这样反而不利于合理使用补偿导线.如果将书本上关于补偿导线的解释讲给热学计量人员,也许可以理解,如果解释给温度仪表使用人员就费劲了。
两种结果是*的,由于规定使用补偿导线的前提条件是补偿导线与热电偶在零到100度时的热电特性*,就是相当于热电偶的延长,如果热电特性不*,将产生附加误差,造成测量不准。另外根据热电偶的测温原理可知,热电偶测温只与测量端与参考端的温度有关,而与中间温度无关,使用补偿导线就是将热电偶的参考端延长至仪表接线端子处,以便于冷端补偿
接触电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两种导体接触时,自由电子由密度大的导体向密度小的导体扩散,?在接触处失去电子一侧带正电,得到电子一侧带负电,扩散达到动平衡时,在接触面的两侧就形成稳定的接触电势。接触电势的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性质和接触点的温度。
温差电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同一导体的两端温度不同时,高温端的电子能量要比低温端的电子能量大,因而从高温端跑到低温端的电子数比从低温端跑到高温端的要多,结果高温端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低温端因获得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热电偶补偿导线:在实际测温时,需要把热电偶输出的电势信号传输到远离现场数十米远的控制室里的显示仪表或控制仪表
耐火补偿导线NC-HFGR绝缘电阻120M
ZRC-KC-HS105-FPF-IA、ZRC-KX-HS105-FPV-IA、ZR-KX-HS105-FPF-IA、ZRC-KX-HS105-FPVR-IA、ZRC-KX-HS105-FFRP-IA、KX-HS105-FVP、ZRC-TX-HS105-FPF-IA、ZR-KC-GBVVR2、KX-GA-YVVRP、KC-GA-YVVRP、KX-GA-YVVPR、KC-GA-YVVPR、KX-GA-YVVRP2、ZR-KX-GA-YVVRP、KX-GB-YVVRP、KX-GS-YVVRP、ZR-KCP-GBVVR2、IA-KX-GA-YVVRP、EX-GA-YVVRP、NH-KX-GA-YVVPR、TX-GA-YVVPR、JX-GA-YVVRP2、ZR-KX-GA-YVPVRP、WC3/25-GB-YVVRP、WC5/26-GS-YVVRP、KC-HA-FG、KC-HS-FG、KC-H-FG、KC-HA-FGR、KC-HS-FGR、KC-H-FGR、KC-HA-FGP、KC-HS-FGP、KC-H-FGP、KC-HA-FGPR、KC-HS-FGPR、KC-H-FGPR、KC-HA-GG、KC-HS-GG、KC-H-GG、KC-HA-GGR..KC-HS-GGR、KC-H-GGR、KC-HA-GGP、KC-HS-GGP、

热电偶测温原理: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个闭合回路,当两接点温度T和T0不同时,则在该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该电动势称为热电势。这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导体A、B称为热电极。两个接点,一个称热端,又称测量端或工作端,测温时将它置于被测介质中;另一个称冷端,又称参考端或自由端,它通过导线与显示仪表相连。接触电势是由于两种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两种导体接触时,自由电子由密度大的导体向密度小的导体扩散,在接触处失去电子一侧带正电,得到电子一侧带负电,扩散达到动平衡时,在接触面的两侧就形成稳定的接触电势。接触电势的数值取决于两种不同导体的性质和接触点的温度。温差电势是同一导体的两端因其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
耐火补偿导线NC-HFGR绝缘电阻120M